教师招聘考试的答辩大多会围绕设计思路、教学实施和教师结构化等题目发问。华图教师为大家提供了较为全面的答辩问题及解析。
1.说说本节课你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怎么实现的?
【参考答案】
在语文教学中,没有会与不会之分,因此教师的教学目标越明确具体,越有助于教师对整个课堂的把握。
(1)会认并会写“羞”“陈”“蹄”等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
(2)通过朗读课文和小组讨论的方法,赏析文中优美语句,分析修辞手法,感受大草原的美丽风光。
(3)感受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以及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
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我会组织学生自己从阅读中寻找问题的答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表达自己见解。引导学生运用朗读,质疑问难、合作探究等方法来读懂课文。《草原》是一篇记叙类文章,它具有记叙类文本的叙事特点,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记叙了访问草原的过程,在这篇文章里,带领学生领会文章中语言的特色,同时从中感受蒙汉一家亲的深厚感情。
以上就是我全部的答案,谢谢考官!
2.说说你还知道哪些描写草原的诗句?
【参考答案】
草原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写景抒情的常用意象,在此意象之下也诞生了不少流传千古的优美诗句,下面说说我所积累到的有关描写草原的诗句:
(1)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初春小雨》
(2)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送别》
(3)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4)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丰乐亭游春》
(5)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旅夜书怀》
(6)黄毯悄然换绿坪,古原无语释秋声。马蹄踏得夕阳碎,卧唱敖包待月明。《草原诗》
以上就是我全部的答案,感谢考官的提问!
3.这篇课文在写作方面有什么亮点?
【参考答案】
这篇文章是记叙类文本,主要记叙了自己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表现了大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对汉族人民的深厚情谊,表达了作者对祖国边疆的热爱以及对民族友谊的歌颂。在写作过程中主要有以下特点:
①本文以行踪为序,移步换景,由景及人,依次描绘了草原的美丽风光、蒙古族人民热情迎客的场面与主客饮酒联欢的场面,深情赞美了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
②写景语言优美。普于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同时又不失淳补简练,生动感人,表达了作者对大草原的喜爱之情。
③情景交融,无论是描写自然风光还是主客相见、联欢、惜别,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读《草原》可谓是画中有情,情中有画。
以上就是我全部的答案,感谢考官的提问!
4.说说你对本教材的分析。
【参考答案】
《草原》是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以“触摸自然”为主题。本篇文章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首次来到草原,访问陈巴尔虎旗时写的一篇散文。文章以行踪为序,移步换景,由景及人,通过写作者初入草原的所见、所闻、所感,依次描绘了草原的美丽风光、蒙古族人民热情迎客的场面与主客饮酒联欢的场面,深情赞美了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在学习文章的过程中,给我们最大的感受就是一个字“美”!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带领学生追寻“美”,感受“美”,创造“美”,如何将民族教育渗透其中,是我这篇文章所要讲述的内容。要很好的呈现以上的想法,就需要教师合理设计教法和学法。所以在导入激趣环节可以用多媒体来播放草原风光图,帮助学生感受“美”。对于疑难问题我们可以设置小组讨论去追踪“美”。最后在整个课堂以读为主,以读促悟去触摸“美”。
以上就是我全部的答案,感谢考官的提问!
5.谈谈这篇文章的作者,在文学方面有哪些成就?
【参考答案】
老舍,原名舒庆春,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字舍予。北京满族正红旗人。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老舍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在现代文学史上,老舍的名字总是与市民题材、北京题材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他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可能不够辽阔,但在他所描绘的范围之内,却把历史和现实,从一年四季的自然景色、不同时代的社会气氛、风俗习惯,一直到三教九流各种人等的喜怒哀乐、微妙心态都结合浓缩在一起,有声有色、生动活泼,自成一个完整丰满、“京味”十足的世界。这是老舍在现代文学史上作出的特殊贡献。
以上就是我全部的回答,感谢考官的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