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备考教师类考试的时候,对于大家来说,拦路虎主要是主观题,很多同学对于主观题都束手无策。想要主观题拿高分,首先的前提就是对于知识点的精确把握。但是,也有不少同学反映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明明知识背的很熟,但是考试时候缺提取不出来。这很可能是同学们对于知识点的框架不够清晰还有就是对于案例分析的答题逻辑不够明确。我们今天就来了解下案例分析的套路。
案例分析题是向考生提供一段背景资料,然后提出问题,在问题中要求考生阅读分析给定的资料,依据一定的理论知识,或做出决策,或作出评价,或提出具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意见等。
对于案例分析我们的一般解题步骤为:
第一步:点题,仔细阅读题干要求,确定考查范围;
第二步:析题,查找与题干相关的关键信息,提取与材料对应的知识点;
第三步:解题,组织语言按照题干要求进行答题。
案例分析有以下几大类,
第一,单知识点类,题干明确指明了要考查的知识点。对于这类解题的步骤:
第一步筛选信息并标注,定位知识点;
第二步采用总分总答题思路;总分总:
(1)总——表态,明确观点;
(2)分——先理论,后解释,再结合材料(逐条作答,标清序列)
(3)总——总结观点。
例:王凯是一个对上网非常痴迷的孩子,他爸爸由于工作需要买了一台电脑在家中上网,起初他同爸爸一起玩,父母也没有表示反对,到后来,他发展到每天起床后就去上网,到中午、晚上休息时间也不放过,王凯俨然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网虫”,沉迷于互联网上激烈的游戏和无拘无束的网上聊天而无法自拔。班主任张老师了解这一情况后并没有全盘否定他的上网行为,而是与他聊了互联网,聊了比尔·盖茨,充分肯定了他上网学习电脑技术的积极性,并通过交流进一步了解了他的内心世界,针对他的情况,老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第一,鼓动他多参加集体活动,加强与同学的交流,例如:让他担任小组长,每天收发、检查作业,在劳动值日中协调合作,建立互帮互助管理;第二,针对他喜欢电脑的特点,成立了计算机兴趣小组,并让他担任组长,定期给其他同学讲解互联网知识;第三,利用各种机会表扬他,与他沟通,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王凯对自己有了信心,在各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大胆发言,提出自己的见解,在班级工作中为老师出谋划策,有活抢着干,任课老师都反映王凯像变了一个人似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请结合案例回答:
1.班主任张老师在对王凯的教育中体现了哪些德育原则?
题目中明确提出体现了哪些德育原则,属于单知识点。
【答案】班主任张老师主要运用了以下德育原则:
(1)疏导原则。该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张老师找王凯谈心,了解他的内心世界,因势利导,循循善诱。肯定了他上网学习电脑技术的积极性,利用各种机会表扬他。
(2)因材施教原则。该原则是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以及品德发展现状,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措施,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张老师并没有否定王凯的上网行为,而是以发展的眼光客观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成立兴趣小组并让王凯担任组长,与他沟通,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等,这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德育原则。
(3)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该原则是指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以达到长善救失的目的。张老师针对王凯喜欢电脑的特点,成立了计算机兴趣小组,并由他担任组长,给同学讲解互联网知识,启发他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第二,单模块类,此类题目要求考生对所属模块的相关知识都能熟练掌握,对考生的综合理解能力要求较高。此类题目要求考生对所属模块的相关知识都能熟练掌握,并能够结合案例信息,有选择地运用相关知识进行答题。
对于这一类题的步骤:
第一步根据材料,链接到相关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