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师教育培训网

中班社会领域多元文化活动《欢乐的节日》

一、说教材

《纲要》中指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各民族和世界其他国家、民族的文化,使其感知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培养其理解、尊重、平等的态度”。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周边资源,向幼儿介绍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幼儿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欢乐的节日》是中班社会领域的一篇富有意义的教材,其中以中秋节为主题,让幼儿了解“嫦娥奔月”的故事,同时在习俗的介绍方面不局限于一般人们都进行的活动,还将各地庆祝中秋的不同风俗纳入到活动之中,让初步感知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激发幼儿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和情感。

二、说学情

在以往的节日教育活动中,发现孩子们的节日意识都相对比较薄弱,知识量也比较小。中班幼儿已经对节日有了初步的了解,知道生活中一些常见的传统节日,能够说出在不同节日中的简单风俗。但是对于节日的象征意义以及不同地区对于节日的庆祝方式差异缺乏了解。幼儿从口唇期发展而来,正处于发育阶段,尤其喜好用口探索,喜欢吃好吃的东西,所以他们关于中秋节的认识,多与好吃的月饼相关。因此我组织了此次活动,以中秋节为主题,在活动中让幼儿了解更多中秋节的习俗,向幼儿介绍更多庆祝中秋的的方式,通过播放视频,调动幼儿已有经验,体会中秋节团团圆圆的欢乐气氛,对于幼儿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是十分有必要的。

三、说活动目标及重难点

(一)活动目标

本次活动的立意主要目的在于让幼儿了解更多关于中秋节的习俗,丰富对中秋节的认识,激发幼儿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纲要》中的要求,我将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位具体如下:

1.情感目标:感受与亲朋好友共庆佳节的快乐,体验团团圆圆的幸福感。

2.技能目标:尝试自己动手设计月饼图案,并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制作。

3.认知目标: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知道中秋节是合家团圆的的节日。

(二)活动重难点

结合当前幼儿的已有经验和教材目标的指引,本次活动的重点在于引导幼儿“感知节日相关的文化来源,了解节日相关的风俗习惯及食物”,但是对于在活动中的“能够设计月饼的图案并表达”对幼儿来说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我将本次活动的重难点设计如下:

1.活动重点:在感知节日来源及基本风俗习惯的基础上,大胆尝试制作手工月饼。

2.活动难点:能够根据自己的想法设计月饼图案,并向同伴说出设计的缘由。

四、说教法学法

著名的教育学者杜威层说过“儿童是教育的起点,是中心,而且是目的”。作为教师应当从“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角度选择适合幼儿的方法进行教学,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教法

(1)提问引导法:所谓提问引导法,是指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水平,提出问题,启发引导学生去解决问题,提问以达到理解、掌握知识,发展各种能力和提高思想觉悟的目的,提问运用于每一个教学环节,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而《纲要》中指出“鼓励幼儿清楚、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在幼儿感知、理解的基础之上,用一个个问题引导幼儿思考,推进活动的实施”。因此在活动导入及活动展开的第一部分通过提问引导法的方式与幼儿进行互动,在引导幼儿大胆表达自身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总结,从而实现引导幼儿“感知节日的文化来源及风俗习惯”这一教学目标。

(2)直观教具法:直观教学法即利用教具作为感官传递物,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向学生展示,达到提高学习的效率或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当前幼儿的思维主要是具体形象性思维,他们需要依靠具体的形象和表象进行思维,在活动展开第一部分通过展示故事图片引导幼儿感知节日来源,在活动展开第三部分通过展示月饼图片引导幼儿自由设计,这些都促使幼儿通过直观的形象加深对活动内容的理解。

2.学法

(1)多感官参与法:是指通过各种方式,对学生的包括听觉、视觉、运动、语言、感觉等各个感官的刺激,同时通过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的视、听、味、嗅、触觉,使学生的多感官(眼、耳、口、鼻、肢体)受到信息的刺激。在活动中教师先让幼儿听故事,再引导幼儿大胆表达自身想法,最后引导幼儿动手操作,充分的调动了幼儿的多感官通道实现了活动目标。

(2)动手操作法:“动手操作法”是指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借助学具,通过摆一摆、拼一拼、剪一剪、画一画等探索性活动获得认知、探究、问题结果的操作活动。《规程》中也指出“为儿童创设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让幼儿自由发挥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以促进其发展,而不是单一的在活动中讲述”。为此,在活动中通过幼儿的实际操作,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材料,鼓励幼儿用设计不同的月饼图案,并动手制作,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五、说活动准备

充分的意大利著名教育学家蒙台梭利有言:“充足的准备是活动顺利实施的关键”,因此,结合本次活动的特点,并遵循以幼儿为主体的原则,进行了以下准备:

1.物质准备:《爷爷为我打月饼》音频;《嫦娥奔月》故事挂图;习俗图片;卡纸;不织布等材料;月饼图案图片;各地庆祝中秋相关视频。

2.经验准备:幼儿对中秋节有一定的了解,已有过中秋节的经历。

六、说活动过程

整个活动以幼儿为主体,改变过去“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的指导思想。遵循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幼儿在看看、听听、想想、说说、玩玩的轻松气氛中掌握活动的重、难点。因此,本次活动我设计了以下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几个环节:

(一)活动导入 

七、说活动评价

本次活动是根据中班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对于中秋节的原有认识水平进行设计,充分体现了《纲要》与《指南》的精神。在活动中,通过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教具如图片、视频,符合幼儿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更有利于吸引幼儿的注意,帮助幼儿理解中秋节的相关习俗以及象征意义。最后,提供操作材料,发挥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和制作自己喜欢的月饼,并进行展示互评,锻炼幼儿的表述能力。但同时活动中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在最后展示互评的环节,幼儿的评价水平存在个别差异,所以在活动中教师引导也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应适时、适当的对幼儿进行引导,促进活动的顺利开展。

【答辩】

1.《纲要》中社会领域的总目标是什么?

【参考答案】

感谢考官的提问,考生开始作答。根据《纲要》中的要求,社会领域总目标体现为5点:

(1)主动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

(2)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

(3)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

(4)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

(5)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感谢考官的耐心聆听,考生回答完毕!

2.你有哪些优势和不足?

【参考答案】

感谢各位考官的提问。我是本专业的学生,系统学习过专业知识和技能,基础较为扎实,有健康的教育观、儿童观,但我认为我最大的优势在于我衷心喜爱,对孩子充满爱心和耐心,从大学开始,我每年寒暑假都会去到不同的幼儿园或幼教机构进行见习和实习,在实习期间有位幼儿有非常严重的入园焦虑,不肯进教室,要妈妈,我就每天都抱着他,陪他在其他活动区玩儿,给他讲故事,在他午休的时候陪着他,耐心安慰他,并鼓励他和其他的小朋友一起去玩,最终他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

同时作为一名刚毕业的学生,我最大的不足即为经验的不足,虽然多次在幼儿园见习、实习,但都是片段式的,并没有完整的工作经历,这让我对幼儿园的工作,并没有一个系统、完整的感知。在日后的工作中,我会多观察、多思考,并且向幼儿园中经验丰富的教师虚心求教,对幼儿园学期乃至学年的工作安排、教学计划等有更深刻的了解,从整体出发做好每一天的日常工作。

以上是我的回答,感谢考官的耐心聆听!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中国教师教育培训网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丰台镇东安街28号 邮编:100000 备案号:
请使用FireFox或IE7以上版本的浏览器,最佳分辨率为1024*768及以上。未经授权,严禁转载。